top of page
搜尋

產後照護全解析

經歷懷胎十月,產後媽媽都辛苦了!但是產後的護理同樣也十分重要。到底產後護理該注意那些要點呢?小編為各位媽媽們整理了以下產後護理要點,讓您產後快速恢復健康!


產後照護全解析:

1. 觀察惡露

惡露是產後胎盤剝離而產生的子宮內分泌物,會由陰道排出。在剛開始的幾天,惡露含有大量血液,是鮮紅色的,有時可能還有小血塊;3~4 天后,鮮紅色的惡露會慢慢變成淡紅色,再變成白色粘稠樣。一般在 4~6 週左右,惡露才會慢慢乾淨。如果子宮復原不好、收縮不好,就會持續有大量的惡露出現。若惡露突然增加、鮮紅色的惡露持續時間很長且惡露帶有臭味,那就需要立刻去醫院接受治療。

(圖片來源:HealthPlus 健怡坊)


2. 觀察子宮狀態

原本正常女性子宮的大約一顆全頭大,大約7公分左右,會隨著孕期慢慢撐開。生產前子宮的高度大概在頂到胸骨下緣,大約是肋骨的高度。生產完之後子宮會在肚臍的高度,接著子宮會從肚臍一路慢慢降到恥骨以下,大約要六週的時間。但每個人的修復速度不一樣,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幫助子宮恢復。

  •  按摩肚子:多按子宮可以刺激收縮,一隻手放恥骨上做支托,另一隻手平放,以手掌部位在子宮底做輕柔的環狀按摩。

  • 乳頭刺激幫助子宮收縮。在產後讓寶寶儘早吃母乳,只要寶寶一吸吮,子宮就會收縮,寶寶頻繁地吸吮、頻繁地產生這種反射刺激,會使子宮的恢復加快。不進行哺乳的媽媽,可以採取按摩乳房或是熱敷乳房的方式,刺激乳頭。


3. 傷口照護

  • 自然產

自然產的媽媽,可能會做會陰切開與縫合,其傷口靠近肛門,因此要多加注意清潔。當如廁後,應使用以41-43℃煮沸過的溫開水進行沖洗,切記要由前往後擦拭,而且產後會排出惡露,所以一定要勤更換棉墊,擦拭乾淨後,應換上乾淨的棉墊。此外,產後第二天起可進行溫水坐浴以促進會陰傷口癒合,水溫建議37~40度間。水量需超過臀部的一半以上,每次大約坐15分鐘,然後再擦乾。產後溫水坐浴可持續大約2週,每天可泡1~3次。如果是解便後坐浴,需先清洗過臀部,再溫水坐浴。坐浴時若出現暈眩、心悸、冒冷汗、或流血量增多,則需停止坐浴。會陰處若持續紅腫疼痛,或合併發燒的話,建議要就醫治療。

  • 剖腹產

剖腹產的媽媽,傷口約10-14天會癒合,須保持傷口乾爽,洗澡建議以擦澡進行。而當傷口在癒合期間,媽媽也可以使用束腹帶,避免傷口牽扯造成的不適,傷口若有持續紅腫發炎、滲血等,建議就醫,請專業人員進行評估。


4. 留意排泄狀況

自然產後的4-6小時內一定要排尿,因為在分娩過程中,膀胱受壓、黏膜充血、肌肉張力降低、會陰傷口疼痛、不習慣於臥床姿勢排尿等原因,都容易發生尿瀦留,使膀胱脹大,妨礙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後出血或膀胱炎。


以上提供給媽媽們一些產後照護上應注意的地方,若對產後護理有興趣的讀者們,可密切留意我們的部落格,在下一篇文章將會向各位介紹產後恢復的一些食療建議,讓媽媽產後快速恢復健康,敬請期待。



參考內容:


 
 
 

Comments


copyright © 2020. BellyTumMacau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