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後照護全解析-產後飲食篇
- tumbellytum
- 2024年12月6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上一篇文章向各位介紹了產後恢復的一些護理要點,媽媽可以簡單了解到產後快速恢復健康的方法,本文章將會在食療建議方面入手,由於剛生產完的產後媽媽通常身體較為虛弱,因此飲食需要格外注意,按照以下建議,以促進身體恢復。

(圖片來源:廣和月子餐)
產後第一餐怎麼吃?
剛生完寶寶腸胃比較虛弱,產後第一餐可以先從清淡、好消化的流質食物開始嘗試,按照不同分娩方式,飲食建議亦有所不同:
剖腹產、無痛分娩的產婦:
剖腹產和無痛分娩媽媽由於生產時進行麻醉,會減低腸胃蠕動速度,第一餐需從更容易消化、沒有刺激性的食物。像是果汁、去油的肉湯、米湯開始進食,再慢慢換成清粥、米漿。飲食重點如下:
腹膜外剖腹產:手術後採漸進式飲食,可先喝開水、果汁、湯類,若無腹脹、嘔吐情形時,則可進食軟質稀飯、麵條,再者無任何不適情形後即可進食一般飲食。
腹膜內剖腹產:手術後先空腹,經醫師指示後再採漸進式飲食。
術後一週內禁食奶、蛋、豆類及發酵食物以避免脹氣如:豆類、麵包、蛋糕、饅頭、韭菜、地瓜、芋頭、洋蔥等。
自然生產的產婦:
剛生完寶寶腸胃比較虛弱,產後第一餐可以先從清淡、好消化的流質食物開始嘗試,避免造成腸胃負擔而有腹脹、疼痛的情形。飲食重點如下:
選擇易消化、軟質之飲食:像是含水較多的稀飯。
攝取高蛋白之飲食如:魚湯、雞湯、瘦肉、蛋、奶類食物,以促傷口癒合。
多吃蔬菜和水果: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、礦物質,也有助於增加蛋白質、鈣質、鐵質的吸收,預防產後排便不順的問題。
產後四週飲食攻略:
坐月子期間又分為產後四週,這四週針對身體需求不同哦!
[產後第一週] 傷口癒合+代謝排毒
產後第一週為傷口的恢復期,無論是自然產或是剖腹產都需要排出惡露,但是腸胃尚未調整好,所以建議採取養生輕食。千萬別立即食用麻油、酒類燉品,以免加重身體負擔,而多數醫生會開立子宮收縮劑讓惡露排出,也可以食用生化湯加速排淨,但注意兩者不可以同時食用。多補充蛋白質(豬肉、豆類、清蒸鱸魚)以利傷口復原。
[產後第二週] 體力恢復期
此階段產後的傷口恢復得差不多了,可以視傷口復原狀況多食用溫補的食材,增加乳汁分泌,且可以食用補血食物調理氣血。如紅豆湯、豬腰、豬腳等食物。
[產後第三、四週] 滋養進補+調節免疫
產後三、四周可以開始喝補湯,攝取高蛋白恢復體力,但必須以低熱量、少脂肪為原則,並增加蔬果攝取,減少便秘發生,也可以開始食用蝦子與帶殼海鮮,以養顏美容。
無論是剖腹或自然產,也要記住以下飲食原則,以助產後恢復:
1.營養攝取均衡,養氣補血
產後一至四週的需補充優質蛋白質,如魚肉蛋豆類,以補充體力、加速康復。
而生產過程時因為有失血的狀況,在飲食上也要加強富含鐵質的食物,像是牛肉、豬肉、枸杞、紅棗等食物。
2.溫和清淡飲食原則
產後一至兩週正處於傷口修復、腸胃慢慢恢復正常機能和排出惡露的階段,因此產後飲食上盡量食用清淡和好消化的食物,有助於加速產後媽咪的身體調理。也可以適時補充益生菌,打造良好的消化道環境,促進消化道機能和蠕動,幫助營養素吸收。
3.每天補充水份2500~3000c.c.
足夠的水份對於產後媽媽的腸胃蠕動、排出惡露和乳汁的分泌有大大幫助,而煮過的開水、果汁、豆漿、黑豆茶都是生產後補充水份的絕佳選擇。
4.避免喝酒
酒精會刺激傷口,建議在產後7天內傷口未癒合時避免飲用含酒食物或直接喝酒。因此建議產後兩星期後才可喝酒,以免影響子宮收縮,若是餵哺母乳的媽媽,雖然「適度飲酒」(每天不超過一杯的量)對於餵母乳的媽媽來說是安全的。當然,在哺乳期間不要喝酒才是最安全的選擇。
5.避免攝取生冷食物
產後媽媽身體虛弱、體質偏寒,這時應少攝取寒性食物,避免惡露不乾淨,未煮熟、冰冷的食物皆應儘量避免攝取如:沙拉、生魚片、大白菜、白蘿蔔等。
6.少吃堅硬不易消化食物
糯米、粽子、小魚乾、核桃等,易造成腸胃負擔,儘量少食用。
7.忌吃麻油、酒、藥膳
產後第一週和有傷口紅腫疼痛的情形,不要攝取含有酒、麻油、四物湯等等會促進血液循環、身體燥熱的食物,避免影響傷口癒合速度、而有傷口出血和發炎的狀況。
媽媽們經歷懷胎十月生產後,都希望能儘快恢復元氣。希望本篇文章,可以讓產後媽媽與身邊親友更了解如何透過食物,幫助媽媽們補充營養、使身體能快速恢復。
參考資料:
Comentarios